“你看,这块地就是我们正在给羊搭建的运动场,以后它们每天走出羊舍就能来运动健身,心情好,身体好,品质就更好。”走进我在村里有只羊(宁夏)食品有限公司热闹的生态羊圈,29岁的吴忠市红寺堡区青年王生宝右手指着眼前的建设工地说。而他左手握着的手机屏幕上,直播间不断跳出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。这位投身宁夏特色优势产业的年轻人,已将自己的事业深深扎根于家乡的泥土,让枸杞、滩羊、黄花菜等农特产品搭乘电商快车,走向更广阔的市场。
2021年大学毕业后,王生宝入职国企,没多久他便决定辞职返乡创业。
“当时鼓励发展特色优势产业,而且红寺堡这些年也越来越好。我学的是新闻专业,大学期间拍摄微电影获了一些奖,所以我还是忍不住想拿起镜头记录并展示我热爱的东西。”王生宝说。于是,他将镜头对准自己玩耍长大的田间地头,用曾经记录故事的双手,为家乡农产品策划品牌、搭建销路。
创业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。人才难寻、资金短缺、技术瓶颈……一个个现实难题接踵而至。但王生宝始终相信,互联网这把“新农具”蕴藏着改变乡村的无限可能。
2020年底,他策划组织了百余名网络达人开展大型助农直播,一举为当地农民创收300余万元,初战告捷。真正的考验在2021年春天到来——红寺堡区大河乡乌沙塘村的韭菜严重滞销,菜农们心急如焚。王生宝和团队连夜开设助农专场,五天五夜几乎不眠不休,最终帮助乡亲们销售了3万多斤韭菜。看着村民们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,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:“这就是我回来的意义。”
这次经历也让他意识到,零散的直播带货虽能解一时之急,却非长久之计。2023年,他创新搭建起“红寺堡农特产品电商云仓”,集精选、分割、包装、仓储、直播于一体,打造出农产品上行的“中枢神经”。他推行“大主播+本地主播”双轮驱动模式,既借力知名主播快速打开市场,更着力培育像柳泉乡苏海苹这样的本土“乡味”主播。这位需要照顾瘫痪老人和上学孩子的母亲,在王生宝团队的帮助下完成了人生首场直播,通过分享专属链接获得佣金,找到了家庭与事业的平衡点。“看到乡亲们的生活因我们的努力而发生改变,所有的付出都值了。”王生宝说。
王生宝的探索并未止步于销售端。在红寺堡区水套村,他推动形成了“支部+工厂+基地+农户”的产业发展新模式:村集体以资产入股,农户专注养殖,团队负责品牌打造和市场销售。这种深度融合让滩羊产业实现了品牌化、规模化发展,每年为村集体创收近10万元,带动300余户养殖户共同致富。2023年,团队投资近500万元建成牛羊肉精分割中心,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,让家乡的滩羊以更高附加值走向市场。
从优秀毕业生到青年创业者,王生宝用奋斗定义了青春的多种可能。这个曾经的“记录者”,正用自己的方式,记录并参与着家乡的乡村振兴之路。他的故事生动印证:当个人理想与时代机遇相遇,当青春力量注入乡村振兴,黄土地上能长出金色的希望。
如今,常有创业青年向王生宝请教创业经验,他认为乡村的广阔天地,新兴领域的无限蓝海,正呼唤着更多有识有为的青年加入。“不是每一个人创业都能成功,创业也不可能一直成功,但我希望年轻人跟着政策导向勇敢试一试、闯一闯,方向对了,努力就有收获!”王生宝说。(记者 王溦)